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我们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作为,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努力站稳脚跟,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筑牢文化主体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传承中华文化,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我们要始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我们应当以现阶段中国实践为思维坐标,贯通传统与现代,在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中,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巩固文化包容性,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人类历史进程极其漫长,形成了多元丰富的文明形态。不同的文明之间既相通相近,又彼此差异,各具特色。当下,我们要超越文明隔阂,在互鉴交流中,共同促进文明繁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坚持自身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要善于求同存异、各美其美。古往今来,中国的瓷器、茶艺、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世界的时尚。同时,外国大家的传世之作也深受广大中国读者喜爱。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在借鉴吸纳中实现洋为中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加强文化创新性,纵深推动文化繁荣;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一刀切”简单否定,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延展、补充、完善,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遵循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汲取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所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坚持走富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奏响新时代文化发展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