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着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他多次提到了“自找苦吃”这个词语,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品质的重要性。在总书记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认识到,吃苦是一种锤炼意志、提高素质的必要手段,是成长和成才的必经之路。 回望青年时代,习近平曾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那个年代,乡村的贫困环境和艰苦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但习近平却把这些看作是磨炼自己的机会。他在梁家河插队时,吃尽了苦头,甚至是农村最苦的活——下到粪池里起粪。他说:“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自找苦吃”并不是在困难中消沉和被动地吃苦,而是要在困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磨练自己的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到:“要有原则性,不是胡乱吃苦。我曾经工作到晚上12点,发现这样不行,就不再这样做了。” 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自找苦吃”的含义,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学生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他说。年轻干部应该去哪里“自找苦吃”?总书记强调,“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论中可以看出,“自找苦吃”并不是盲目地吃苦,而是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青年们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地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了年轻人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他鼓励青年人在实践中发挥主动性,积极解决问题,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年轻人要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地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具备全球化、创新型的思维和视野,积极融入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知识,推动中华民族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自找苦吃”不是简单地吃苦,而是一种自我要求和奋斗精神的体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具备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