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信仰强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坚持修好党性教育这门“心学”,把党章当成根本行为准则,在对标对表中及时校正偏差。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己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学习当好“老百姓的官”,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政治胸襟和使命担当,永葆中国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 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初心为人民。“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和群众坐一条板凳,做一名不折不扣的人民勤务员。同时要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考虑,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当为民所用,多问问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慎重决策、科学用权,让政策更有生命力。 树立正确政绩观,干事创业见行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少耍嘴皮子,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检验。更要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充分发扬工匠精神,把工作做实做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用实干践行新担当新作为,以兢兢业业的努力和尽心尽责的态度,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