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升高。但高速发展的城市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时下最关心的垃圾清理问题。人口数的提高,生活水平的变好,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对我国垃圾处理的能力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上海从2019年7月1日起,实行干湿垃圾分类,以缓解城市垃圾问题。在垃圾分类政策刚实行的时候,大多数市民都能自觉遵守该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们的自觉性日渐消弱,很多市民都开始半途而废,我认为造成以上现象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市民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很多市民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都习惯了随手丢垃圾,丢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垃圾的干湿分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小区现在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重视垃圾分类问题,导致了市民们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也开始模糊处理干湿垃圾。 二、垃圾分类知识不普及。现在大多数的市民只知道干湿垃圾分类,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这类的知识很多市民还没有普及到。很多人不清楚怎么辨别这些垃圾,对这些垃圾的分类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垃圾分类政策还不健全。现在虽然倡导全民垃圾分类,但真正实行的时候大多数靠的还是市民们的自觉性,并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在市民们垃圾分类的时候缺乏约束力,对垃圾分类的实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生活中加强宣传引导。“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爱护家园,人人有责。线上利用手机、微博、微信等载体,播放生态宣传影片,线下组织社区志愿者入户宣传,利用节假日送小礼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另一方面深入学校、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念,从当下做起。努力将教育宣传形成常态化,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广大居民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二、强化社区垃圾分类设施,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在宣传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更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社区中不仅要设立干湿垃圾桶,更要有相应的有害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在日常生活处理垃圾中不断强化相应垃圾分类的知识。 三、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全面落实。垃圾分类不只是社区的事,更是各部门相应合作的事。要求相应部门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政策,不断对单位还是个人都从严治理,发现不合规的地方严肃处理,全面落实垃圾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