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x_J6mje 于 2023-5-22 09:27 编辑
国务委员谌贻琴在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上指出“要聚焦重点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制造业、乡村振兴、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增强人才的适配性。”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产业发展,都要通过人来落实,只有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按需引才,在“引”上做文章,把四海贤能招进来。 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引实用人才。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以政府为主导,积极为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大力打造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力争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招聘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实习、工作。二是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流失的困局。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才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对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用心留才,在“留”上下功夫,使人才生态优起来。 人才环境是人才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乡村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奋发有为的干事环境以及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一是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 创新育才,在“育”上求突破,让本土精英冒出来。 注重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乡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内外部环境较过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一个乡村振兴所具有的人才资源很大程度决定了其竞争力的大小。基于此,乡村振兴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从人才管理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的吸引能力和留存能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基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