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2012 - 2024年,我国经营主体总量从5500万户增长到1.89亿户,其中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长到6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从4000万户增长到1.28亿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生产总值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2年至2024年,增幅接近1.5倍,连续迈过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台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国家热衷于打关税战,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变乱交织的外部环境带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绿色发展方式还没有普遍形成,重点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作出了重要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新的宏伟目标,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部署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任务。 “十四五”以来,重点领域改革动真格、敢碰硬。针对隐性壁垒、地方保护等顽疾,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往深水区持续攻坚;面对群众急难愁盼,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无到有、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放开放宽,一项项改革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 改革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动力,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抓手。“十五五”时期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明确“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到2029年要完成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任务部署。 ##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的价值旨归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无到有,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等,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