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犹如一声惊雷,划破了作风建设的长空,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石。如今,2025 年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定在党的建设历程中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精神密码。 回溯八项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彼时党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与新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逐渐出现了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推出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等具体方面入手,向全党全社会传递出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为作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八项规定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极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它精准聚焦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中的突出问题,用具体的条款划定行为边界。比如要求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真正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避免文山会海消耗干部精力。这些规定看似细微,却切中要害,让党员干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作风建设从 “宽松软” 走向 “严紧硬”。 十余年来,八项规定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也随之好转。曾经的 “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节日里的歪风” 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队伍中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风气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这种转变不仅让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开展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作风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出现的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些地方和干部对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逐渐淡化,存在侥幸心理,试图钻制度的空子;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穿上 “新外衣”,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深化对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有效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推动作风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党员干部作为作风建设的践行者,必须把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行为准则,时刻牢记在心、自觉遵守。要深刻认识到,遵守八项规定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长期的责任;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内在的自觉。在工作中,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党组织则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常态化的学习培训、监督检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