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全球妇女峰会通过的《主席声明》,以“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为主题,凝聚了110余个国家的集体智慧与行动承诺。这份声明既是对1995年《北京宣言》精神的传承延续,更是应对全球动荡变革期妇女发展挑战的行动纲领。作为深耕妇女服务一线的社会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声明中蕴含的性别平等理念与专业实践需求的高度契合,其提出的十大行动方向为社工介入妇女发展领域提供了清晰的价值指引与实践路径。 声明对全球妇女发展困境的精准剖析,与社工实务中的现实观察形成强烈共鸣。声明指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性别鸿沟与技术鸿沟交织叠加,贫困、暴力等痼疾难以根除,气候危机与武装冲突中妇女处境尤为脆弱。这一判断在本土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职场中,女性因生育面临的晋升歧视仍未根除,如社工曾介入的小王案例中,其产后返岗即遭遇项目被调、晋升受阻的不公待遇;新业态里,女骑手等群体的生理需求被算法忽视,孕期跑单面临超时罚款与账号降权风险;社区中,老年女性的数字鸿沟、留守妇女的发展困境等问题依旧突出。声明将这些问题归因于结构性因素,与社会工作“个人-环境互动”理论一脉相承,更强化了我们从制度与环境层面破解性别不平等的专业自觉。 声明构建的全方位发展框架,为社工实践提供了系统指引。从支持妇女参与和平进程、可持续发展,到保障权益、数字赋能,十大行动方向涵盖了妇女发展的核心领域。在权益保障领域,针对声明“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暴力”的倡导,社工可建立“个案管理+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既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心理疏导与临时庇护,也为职场歧视对象链接法律援助与职业培训资源。在发展支持层面,呼应声明“数字赋能”与“经济赋权”要求,社工可开展农村女性数字技能培训,同时借鉴“裕村妇女合作社”模式,通过技能培育、市场对接激活妇女经济潜能。 中国提出的务实举措为本土社工提供了坚实支撑。中方宣布的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设立南南合作基金、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等举措,为社工开展服务搭建了资源平台。我们正积极依托这些资源,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服务:在社区建立“粉色服务区”,为女骑手配备专属物资;打造“袋鼠宝贝之家”,破解女性新就业群体的育儿难题;借助“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资源,为女性带头人提供研修机会。同时,社工主动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个案梳理妇女共性需求形成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联合妇联、司法等部门推动家庭友好政策落地,如参与推动地方立法明确平台企业需考虑女性生理特点制定考核规则,以专业行动促进制度完善。 声明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践行。作为社工,我们深刻认识到,性别平等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个案服务、每一场社区活动、每一份政策建议中。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声明为遵循,把社会性别视角融入服务全过程,既关注受灾妇女、残障女性等脆弱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也重视普通女性的发展诉求;既通过个体赋能唤醒妇女主体意识,也通过集体行动推动环境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