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期,既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冲刺阶段,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决胜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叠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转型亦进入攻坚阶段,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挑战并存。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十五五”规划编制作为核心议题,不仅展现了党中央“立足自身、破局突围”的战略定力,更彰显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与使命担当。 过去五年,“十四五”规划以扎实成效交出时代答卷:经济总量突破134万亿元,年均增长5.5%,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1.34万美元,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科技创新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数字经济规模超55万亿元,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30%以上。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更为“十五五”规划锚定了更高坐标。 在“十四五”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十五五”规划明确了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到2028年城镇化率达70%,2030年实现碳达峰,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超9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这些量化指标不仅体现了中国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更彰显了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理念。 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东数西算工程等超8000亿元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构建起覆盖“东数西算”算力网络、西部能源走廊的战略布局,为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家安全提供硬支撑。聚焦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以原创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新优势。五年规划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识。从“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石,到改革开放后规划与市场机制深度融合,再到新时代“十五五”规划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建设,这一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科学谋划、动态调整,确保国家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创新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国内转型压力,“十五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不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制度自信的彰显。它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瓶颈,以人民至上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这一规划不仅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更是中国向世界递交的现代化答卷——它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人民幸福为墨,书写出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