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上海房地产市场在新政落地两月后呈现出新图景:外环外二手房报价虽微降 1.09%,但交易咨询量环比上涨 37%;非沪籍购房者占比从 18% 升至 24%,单身群体置业申请量激增 52%。这份 “量稳价优” 的成绩单,印证了 8 月 25 日六部门联合出台的楼市新政的精准效能 —— 既未走 “大水漫灌” 的老路,又以 “靶向滴灌” 破解了市场痛点,彰显超大城市房地产治理的新智慧。 政策的精度,藏在对市场矛盾的精准回应里。此前上海楼市陷入 “内环抢房、外环遇冷” 的怪圈,徐汇、黄浦等核心区房价居高不下,而奉贤、崇明等外环区域去化压力凸显。新政直击病灶:外环外不限购套数的规定,让嘉定、松江等新兴居住区迎来改善型需求释放;“单身视同家庭” 的调整,更让 30 万符合条件的单身青年获得购房资格。这种 “一区一策” 的差异化布局,既避免了核心区房价异动,又为外环发展注入动力,恰似为失衡的市场装上 “平衡器”。 民生的温度,体现在对购房成本的层层减负中。新政构建的 “金融支持矩阵” 直击购房者痛点:公积金 “又提又贷” 政策下,一对缴存夫妇购买绿色建筑住房时,可提取账户余额支付首付,同时享受 184 万元最高贷款额度,较此前增加 15%;商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使二套房购房者平均利息负担降低 12%。更暖心的是房产税优化:非沪籍家庭首套房免征房产税,二套房按 “人均 60 平” 扣除免税面积,相当于为三口之家节省近 2 万元 / 年持有成本。这些举措如同 “及时雨”,让 “居者有其屋” 的梦想照进现实。 发展的远度,彰显在对城市未来的战略布局中。新政并非简单刺激市场,而是紧扣 “职住平衡” 与 “绿色发展” 的长远目标。外环外不限购与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产业高地建设形成呼应,引导人口向就业集中区集聚;绿色建筑贷款额度上浮的政策,更推动新建住宅中绿色建筑占比从 45% 提升至 62%。这种 “楼市调控 + 城市规划” 的协同发力,让房地产市场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 “稳定器” 而非 “风险点”。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区域出现的非理性询价现象,提醒政策执行需守好 “底线”。但从整体看,10 月新房价格波动收窄至 ±1% 以内,印证了新政 “稳预期、防风险” 的成效。正如严跃进所言,当前政策已形成 “需求释放 + 成本降低 + 长期引导” 的三重效应,为市场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从外环的新盘热销到单身青年的置业喜悦,上海楼市新政的实践表明:房地产治理既要算好 “经济账”,更要算清 “民生账”。当政策始终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施策为路径,就能实现市场稳、民生暖、发展实的多赢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