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撑起中华民族脊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各族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伟大抗战精神指引着我们推进强国建设、复兴民族伟业。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当强敌挟铁蹄踏破山河,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局面下坚持抗战14年,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精神铠甲”。从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的草根棉絮,到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的绝笔,他们以血肉之躯诠释了气节重于生命的真谛。今天,国家和军队不惧任何外敌,人们也无需时刻面临生死抉择。在新征程上,不断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传承英雄之志、砥砺民族气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众志成城,凝聚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各党派、各阶层、各族人民,在抗日旗帜下结成钢铁长城。海外侨胞节衣缩食,倾囊相助,无数普通民众以“愚公移山”之志,保障战时血脉畅通。它启示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坚韧不拔,彰显血战到底的英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狼牙山五壮士决战到最后跳崖,用生命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英雄本色;“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用血肉筑起钢铁防线。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一位又一位英雄儿女、一批又一批英雄群体,不畏强暴、以身殉国。我们前行路上还有不少“雪山”、“草地”,更加需要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锤炼“大我”之胸襟,追求“无我”之境界,在党和人民需要时能够随时挺身而出。 让我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气节塑风骨,以团结聚伟力,以担当赴使命,让那段血火淬炼的精神星芒,继续照亮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铸就新时代更加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 作者:叶歆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