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的浪潮中,大数据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量”。对于乡镇纪委而言,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破解基层“微腐败”发现难、熟人社会监督难、问题线索核查难,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是精准发现问题的“千里眼”,让线索排查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挖掘”。传统监督多依赖信访举报、专项检查等方式,往往存在“线索分散、信息滞后”的短板。而大数据通过整合民政低保、扶贫补贴、集体“三资”管理等民生数据,运用简单比对、异常标记等实用功能,能精准识别基层“微腐败”问题。 大数据是实现全面监督的“全覆盖网络”,让权力运行从“暗箱操作”转向“阳光透明”。乡镇监督的关键在于“管住小微权力、守护百姓钱袋”,而大数据就像一张“无死角的监督天网”,把乡镇涉及群众利益的低保认定、惠农补贴发放、集体“三资”处置、宅基地审批等20余项“小微权力”,全部纳入数字化监管视野,也让群众真正参与到监督中来,让“小微权力”老老实实地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 大数据是提升反腐效率的“加速器”,让案件查处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乡镇纪委可与民政、农经、社保等站所联动,通过大数据比对村干部及其亲属的补贴领取、集体资产交易等信息,快速锁定问题线索。 大数据不是“万能钥匙”,但却是乡镇纪委的“基层利器”。推动大数据与基层监督深度融合,需要打通民政、社保、农经等部门的数据壁垒,让大数据真正成为乡镇纪委的“监督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