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为基层松绑,让实干者轻装上阵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0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直指基层治理中的顽疾。这部文件既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宣战书”,更是为基层干部卸下“隐形枷锁”的“解缚令”,彰显了党中央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发实干动能的坚定决心。
靶向施治:直击形式主义“七寸”。文件以精准的制度设计直指基层负担的核心痛点。在文山会海治理方面,明确要求地方部门年度发文数量“只减不增”,综合性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市县两级统筹压缩年底年初“扎堆开会”现象。某省曾因层层转发文件导致基层干部日均处理公文超3小时,如今通过总量管控和“红头变白头”监测机制,公文处理时间压缩40%。在督查检查考核领域,推行“计划管理+备案审查”双轨制,某市通过合并同类事项、取消“一票否决”事项,使基层迎检频次下降65%,真正让干部从“材料堆”中解脱。
制度创新:构建减负长效机制。文件突破传统“运动式治理”模式,建立三大长效机制。一是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县乡两级不得承担清单外事项,某县通过清理12项“属地管理”责任,使乡镇干部腾出精力投入民生服务。二是干部借调规范,严禁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人员,某市清理违规借调干部后,基层站所人员到位率从72%提升至95%。三是政务应用整合,某省关停整合37个“僵尸APP”,基层干部手机工作群从28个减至5个,有效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价值重构:树立实干导向。文件的核心在于重塑基层治理的价值坐标。通过“三个区分开来”容错机制,某县对3名因创新试点受挫的干部免予追责,激发了基层改革活力。在考核体系上,某市将群众满意度权重从30%提升至50%,推动干部从“对上负责”转向“对下服务”。这种价值转向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已显成效,某乡镇干部因减少填表报数,得以用80%的精力走访农户,推动特色产业增收超20%。
系统推进:形成减负合力。文件的落实需要上下协同的治理智慧。中央层面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定期督查,省级党委强化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严查“以会议落实会议”等行为。某省通过“基层观测点”实时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了5类变相增加负担的做法。这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互动模式,在浙江“村社减负清单”、四川“督查检查考核白名单”等实践中得到验证,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
当前,基层治理正处于从“物理减负”到“化学减负”的深化阶段。文件实施一年来,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会议短了、材料薄了、干劲足了”,但也要警惕“红头文件变工作提示”“线上考核换马甲”等隐形变异问题。唯有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完善“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制度固化”的闭环机制,才能让基层治理真正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




上一篇:社区“管党治党”落地有声,基层治理“焕新”有方
下一篇: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10-3 05:58 , Processed in 0.20755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