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80响礼炮如惊雷震彻云霄,80面战旗在猎猎风中诉说血火淬炼的忠诚。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时,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在此刻激荡成永恒的交响。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曲迈向民族复兴的壮丽战歌。 一、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丰碑 1931至1945年,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创造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战争的伟大,不仅在于歼灭150余万日军、牵制70%以上侵华兵力的军事奇迹,更在于它唤醒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觉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如火山喷发,让“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化作刺破黑暗的利剑。杨靖宇胃中仅存的棉絮、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跃崖的决绝、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30万亡灵的呐喊……这些刻入民族记忆的印记,在胜利80周年的今天依然滚烫。 二、复兴征程上的精神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早已融入民族复兴的血脉。当22个装备方队以实战化编组隆隆驶过天安门,当抗战老兵从年轻战士的脚步中听到复兴的铿锵足音,我们读懂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如何转化为脱贫攻坚战场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如何转化为科技攻坚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从“两弹一星”到量子计算,从高铁飞驰到“天问”探火,新时代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正是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的璀璨绽放。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宣言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站在”展现中国担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和平发展道路一边。这让人想起80年前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的战略贡献,想起今天中国维和部队在战乱地区的蓝色身影,想起“一带一路”倡议中150多个国家携手共进的合作图景。当8万羽和平鸽掠过天安门上空,中国用行动诠释:真正的强大,不在于称霸的野心,而在于守护和平的胸襟。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所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庄严的承诺。 四、新时代的接力与传承 站在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深意。当荧幕上抗战老兵轻抚勋章说“我们替他们看了今天的高楼大厦”,当青少年在《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中触摸民族记忆,精神的火炬正在代际相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更要传承“逢山开路”的闯劲,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勇攀高峰,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挥洒汗水,在文化传承第一线守护根脉。 历史从未远去,未来正在脚下。当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时,天安门广场的掌声如春雷滚滚。这掌声里,有对先烈“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庄严承诺,有对民族复兴“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信念,更有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博大胸怀。让我们以抗战精神为帆,以复兴伟业为舵,在历史长河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