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其核心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进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源泉。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社会的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决定了发展路径需立足国情、循序渐进。这一特征既面临资源分配和社会治理挑战,也为全球现代化提供了新型实践样本。 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西方两极分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发展成果共享,通过三次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便是典型案例。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避免陷入物质主义陷阱。例如通过文化惠民工程、全民阅读推广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两山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四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殖民掠夺的传统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结合本国国情及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奋斗走出的新型现代化模式,打破了传统以西方现代化为模板的单一模式,从主要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现代化建设与智能革命,智能社会密切相关,智能化"既是智能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当今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智能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高度注重智能化建设,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也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不懈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与时代条件,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中国现代化、探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与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是一体共进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我们将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