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指出增强党性必须厚植为民情怀,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如明灯照亮前行道路,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党性与人民性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深刻内涵。 党性为基,铸就忠诚担当之魂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性,首要在于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顾党的百年征程,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表达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贞不渝。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跟党走。 人民至上,践行初心使命之本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脱贫攻坚战场上党员干部走村串户、精准帮扶,到抗疫斗争中逆行而上、守护生命,无不彰显着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立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明白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要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知行合一,锤炼务实为民之能 “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在新时代,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为民服务的情怀,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要求我们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城市社区中,要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只有在干事创业中真抓实干,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坚强党性为引领,厚植为民情怀,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到实际行动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让党性之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