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将人才工作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坐标系,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与魄力,推动新时代人才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5G领跑到量子通信突破,从脱贫攻坚到抗疫斗争,人才引擎轰鸣作响,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澎湃动能。 党管人才:擘画人才强国的战略蓝图。党中央以“第一资源”定位人才,以“战略支撑”锚定坐标,将人才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顶层设计,到“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破除体制壁垒,到“揭榜挂帅”“赛马制”激发创新活力,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构建创新生态的“三螺旋”。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将教育、科技、人才视为“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高等教育领域,理工农医类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前沿科学中心加速布局,高校成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科技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协同发力,北斗组网、神威超算等“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1位。人才发展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至4408个,青年科技人才“担大任”“挑大梁”成为常态——“嫦娥五号”团队平均年龄32.5岁,最年轻的系统指挥员仅26岁。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正重塑中国创新生态。 尊才爱才: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礼敬人才。从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到两院院士大会上勉励“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从为抗疫专家授予“人民英雄”称号,到亲自推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引才育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愈发浓厚。各地以“人才绿卡”“一站式服务”破解安居难题,以“揭榜挂帅”“悬赏制”打破论资排辈,以“宽容失败”鼓励“十年磨一剑”,让人才“名利双收”更“心无旁骛”。数据显示,2022年应届留学生回国规模同比增长8.6%,来华留学生达49万人,中国正从“人才流失地”转变为“人才回流地”。 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数字经济领域,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赛道催生百万级人才需求;在绿色转型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新能源、环保技术人才走俏;在乡村振兴战场,农业科技人才、电商达人、非遗传承人共同书写“新农人”篇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人才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国际,人才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智慧和汗水诠释“强国有我”的誓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新征程上,唯有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方能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主动,以人才之力托举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