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许多难题的破解、发展的突破,都始于深入一线的调研,成于靶向精准的施策。唯有在调查研究上下足真功夫、硬功夫,才能找准社区治理的堵点痛点,拿出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深入调研是发现真问题的“探测器”。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多元多样,若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真正的问题藏在居民的唠叨里、埋在院落的角落中,只有迈开双腿、走进家门,才能发现表象之下的本质。只有“从群众中来”的发现,才能让治理工作跳出“想当然”,为精准施策找准了靶心。 靶向施策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调研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没有调研支撑的措施,容易沦为“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而基于充分调研的方案,才能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一系列针对问题的精准举措。精准举措之所以能落地见效,正是因为扎根于对群众需求的深刻把握。 持续改进是治理提质的“助推器”。 社区治理是动态过程,群众需求在变化,新问题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调研不能“一劳永逸”,而要形成“调研—施策—反馈—优化”的闭环。建立“回头看”机制,跟踪政策落地效果,通过居民座谈会、线上问卷等方式收集反馈;对未解决的问题重新调研分析,调整优化方案;将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形成可复制的治理模式。这种“在实践中调研,在调研中改进”的循环,让社区治理始终紧跟群众需求,从“解决一个问题”升级为“完善一套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唯有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真正沉下去听民声、察实情,用调研成果破解治理难题,用务实行动回应群众期盼,才能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