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如同一束强光,穿透形式主义的迷雾,为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的为基层减负制度规范,彰显了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坚定决心,让我深受触动,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规定落实始于思想自觉。部分党员干部陷入形式主义泥沼,根源在于思想“总开关”松动,政绩观错位、宗旨意识淡化。这警示我们,只有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强化思想淬炼,才能在内心深处筑牢抵制形式主义的堤坝。当我们在深学细悟中筑牢理想信念,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厚植为民情怀,在强化党性修养中校准价值坐标,自然会涵养出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从思想根源上杜绝形式主义滋生。 规定的生命力在于不折不扣执行。近年来,基层减负成效初显,实干氛围渐浓,但少数党员干部仍心存懈怠,搞“弹性落实”“选择性执行”,甚至打“擦边球”。《若干规定》的21条具体规定,是不容触碰的硬杠杠和必须恪守的铁规矩。我们必须拿出逐条对标、逐项落实的较真态度,学深悟透每一条,确保理解无偏差;对照检视每一处差距,做到问题不遗漏;严格执行每一项具体规定,坚持落实不打折。唯有如此,才能让规定从纸面走向实践,真正为基层松绑。 以上率下是推动《若干规定》落地生根的核心要义。“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需从政治高度校准行动坐标。一方面,要高位推动、主动担责,将规定执行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更要刀刃向内、严于律己,从自身抓起、从细节严起,杜绝“对人严、对己松”的双重标准,不做“严一阵、松一阵”的表面功夫,摒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做派。唯有领导干部以“向我看齐”的果敢姿态树标杆、作示范,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引领力量,带动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让形式主义失去滋生的土壤,使《若干规定》真正在基层落地见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规定的落地见效贵在久久为功的韧劲与坚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容不得半点懈怠和麻痹。我们要保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基层不堪重负的突出问题精准整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推动作风转变、实现化风成俗。同时,善做“减法”,为基层卸负担、清障碍,让干部轻装上阵;勤做“加法”,健全激励机制、浓厚实干氛围,让有为者有位。 《若干规定》的印发实施,为基层减负增效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规定为指引,将减负要求转化为实干行动,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让铁规矩、硬杠杠落地生根、化风成俗。如此,方能以好作风干出好业绩,让减负成果真正惠及发展、惠及民生,推动基层工作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