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广大基层干部的心田,也为整治形式主义顽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却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从 “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文山会海,到“工作干没干,材料说了算”的过度留痕,从“从‘群’里来到‘群’里去”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到各种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这些形式主义现象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可谓是正当其时。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制定的制度规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规定》从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明晰基层权责等七个方面,出台了21项具体举措,这些举措聚焦 “小切口”,设定“硬约束”,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直指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为各地整治形式主义提供了明确的制度遵循。 例如,在精简文件方面,《规定》明确提出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部署专项工作或者具体任务的文件一般不超过4000 字,这一规定有效遏制了文件“长而空”的现象,让文件更加务实管用。在精简会议方面,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讲话或者会议主报告不超过 1小时,有发言安排的应当控制发言时间,大大提高了会议效率。在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方面,提出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避免了过度考核给基层带来的负担。 为了确保《规定》能够真正落地见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对那些依然我行我素、搞形式主义的行为,要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此外,为基层减负,还要注重“减负”与“赋能”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精简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等,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让他们在减负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担当作为,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相信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指引下,一定能够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