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制定的制度规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广大基层干部的心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奔波忙碌,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辛勤耕耘,再到疫情防控一线的日夜坚守,无数基层干部扎根土地、无私奉献。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在,却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文山会海让他们分身乏术,过度留痕使他们疲惫不堪,频繁的督查检查考核令他们应接不暇,这些不仅严重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也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政策落实大打折扣。 《若干规定》的出台,精准聚焦当前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直击痛点、靶向施策。在精简文件会议方面,明确年度发文数量只减不增,文件篇幅限制字数,会议倡导合并精简、开短会讲短话,从源头遏制“文山会海”。在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时,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不以开会、发文、留痕等作为评判标准,让基层干部告别“材料政绩”。对于借调基层干部现象,规定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保障基层工作力量。在政务网应用程序管理上,清理整合、避免重复填报、禁止设置不合理考评依据,为基层干部卸载“指尖上的负担”。这些规定具体详实、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彰显了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将《若干规定》作为行动指南,严格对照落实,确保落地见效。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以身作则,带头克服形式主义,杜绝“上级生病、基层吃药”的现象。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赋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当基层干部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就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他们可以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可以钻研业务知识,提升服务水平;可以大胆创新探索,寻求发展新路。如此一来,基层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将被充分激发,国家治理的根基也将更加稳固。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让我们以《若干规定》为有力武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凝聚起实干兴邦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