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92岁高龄的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这一举动在文艺界引发强烈反响。游本昌同志以晚年入党之举,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也为新时代文艺事业注入了深刻启示。 一、信仰的力量:从“济公”到共产党员的精神升华游本昌的艺术生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发展紧密相连。他塑造的“济公”形象,以“扶危济困、心怀苍生”的精神内核成为几代人的文化记忆。而今,他在9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将个人艺术追求升华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终身承诺。这一选择源于早年对信仰的深刻认知——1949年上海解放时,他目睹人民群众翻身做主的喜悦,埋下了向党之心的种子。历经七十载岁月沉淀,他终于在2025年6月30日完成庄严宣誓,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种跨越时代的信仰坚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二、总书记的勉励:为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不仅是对游本昌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强调:“希望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这一嘱托揭示了文艺事业与党的事业的共生关系。游本昌的艺术实践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无论是《繁花》中展现改革开放商人的智慧,还是《济公》中传递仁爱与正义,其作品因扎根人民而深入人心。总书记的勉励,正是要引导文艺工作者以信仰为根基,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洪流。 三、文艺使命:以信仰之光照亮文化强国之路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文化强国的建设不仅需要精品力作,更需要以信仰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坚守人民立场是根本。 游本昌曾言:“真正的艺术永远与信念共生。”文艺工作者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脚丈量大地,用心聆听时代脉搏。正如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所言:“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只有将人民的喜怒哀乐融入创作,作品才能真正触动人心。 弘扬中国精神是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游本昌通过“济公”传递的“向上向善”力量,正是中华文化“仁者爱人”的现代诠释。当前,文艺工作者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形式展现中国精神。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张剑提出,青年文艺工作者应“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气派”,以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守正创新是关键。 文艺创作需传承文化基因,拥抱时代变革。游本昌91岁仍坚持打磨角色,与年轻人共创佳作,其对艺术的敬畏令人动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应探索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推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创作兼具思想性与传播力的精品。 结语:以信仰之名,书写文艺新篇章游本昌同志的入党之路,是信仰与艺术交织的动人篇章,更是一曲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行的壮丽赞歌。总书记的勉励为新时代文艺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以游本昌为镜,将信仰之光融入创作,以赤诚之心服务人民,以创新之力传承文化。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文艺工作者既是“追梦人”,也是“筑梦者”。唯有坚守信仰、扎根人民、锐意创新,才能让文艺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