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起点。当前,开展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不仅是一次思想上的再洗礼,更是行动上的再动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抓关键、强引领,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整体提升 中央八项规定自出台以来,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它不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少数”。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中央要求,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带动整个队伍作风的整体提升。 重常态、建机制,把好作风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侵蚀的是党的肌体,损害的是干群关系。实践证明,仅靠集中整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可操作、可评估的行为规范。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工作中的“标配”。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明底线、知敬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八项规定不仅是作风建设的“紧箍咒”,更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护身符”。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