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近年来,形式主义在基层中时有出现,部分干部表面上十分忙碌,实际的工作效率却并不理想。线下,部分村委会办事处墙上挂满各种机制的牌子以备检查,却并无实际作用;有的官员只求政绩和个人晋升,但实际上并未真正促进农村的发展;线上,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一些地方也滋生了“指尖形式主义”,述职时PPT拉满,还须各种短视频撑场,陷入了“做得好不如拍得好”的的怪圈。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形式主义的泛滥对基层治理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政府来说,敷衍作秀的套路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断透支执政根基的信任资本;对农村来说,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被耗费在制作台账、迎检、“无用岗”等无效劳动上,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对干部群体来说,擅作表面文章之人步步高升,实干者却被视为异类,不良作风会渐渐带偏所有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而对干部个人而言,其困于形式主义的怪圈,渐渐消弥了创新意识,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失去工作能力。 实际上,老百姓最重“实打实”,最烦“客里空”。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将“形式主义”连根拔除,做到真正的得民心,促发展。 因此在思想上,要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组织必须加强党性教育,让干部认识到“为民造福才是最大政绩”,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于此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鼓励基层干部直面问题、讲真话、办实事。 制度上,要破立并举,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考核机制方面,要积极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少不必要的台账、报表和检查,让干部们从“材料堆”里解放出来;完善奖惩体系,对做”面子工程”的严肃追责,同时给予实干者一定的容错空间,扭转“做得好不如拍得好”的畸形激励。 整治形式主义,非一朝一夕可成,还需九九为功。“实干兴邦”,只有把心思用在为民谋利上,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考验,才能让干事创业蔚然成风,真正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