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城乡结合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正以"老百姓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为行动指南,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面对产业结构转型、人口流动加速、治理需求多元等挑战,金山区枫泾镇贵泾村、嘉定区华亭镇等地的探索,为破解"城郊农村治理难"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聚焦急难愁盼,以党建织密民生服务网
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公共服务缺口大,贵泾村党总支通过"红色打卡线路"串联党群服务站、文化广场等阵地,形成"15分钟服务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难题,村党组织与共建学校开设"四点半课堂",提供课后托管服务;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建立"线上党支部",通过"云端党课"实现组织生活全覆盖。嘉定区华亭镇则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塔桥村针对拆违后空地管理难题,组织党员带头成立"美丽庭院"建设小组,将2000平方米空地改造为村民议事广场,实现"治理难题党员领办、民生工程党员先干"。
二、激活产业动能,以党建构建融合发展链
面对城乡要素流动加速,城郊农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模式。浦东新区陆家嘴集团与大团镇邵宅村共建"田园人才公寓",将闲置宅基地改造为人才住房,既解决企业员工居住难题,又为村集体增收年租金200万元。嘉定区毛桥村与浏南村打造"党建+农文旅"毗连发展带,在两镇交界处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推动民宿、直播等新兴产业年营收突破800万元。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与浙江嘉兴市山塘村成立"明月山塘"跨省域党建联盟,整合70余家农家乐、民宿资源,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一河两岸、协同发展"。
三、创新治理机制,以党建凝聚多元共治力
针对城乡结合部治理主体多元、诉求复杂的现状,党组织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模式。静安区苏河湾功能区党建联盟整合街道、企业、社区资源,建立"街事会"平台,协调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难等问题320项。松江区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将快递外卖从业人员纳入治理体系,组建"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安全巡查、独居老人帮扶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青浦区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成立长三角毗邻党建领导小组,通过"跨省域党课联学、民生项目联建、应急事件联处",推动医保结算、交通卡互通等12项民生事项落地。
四、夯实组织根基,以党建锻造振兴先锋队
城郊农村党组织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嘉定区连续五年举办"乡村振兴头雁培训班",组织村书记赴浙江安吉、江苏苏州等地跟岗学习,培养既懂农业又善治理的复合型人才。金山区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吸引2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数字化大田种植、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静安区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孵化站",通过"岗位建功积分制"培养发展对象,去年在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中发展党员15名。
从贵泾村的"红色服务圈"到长三角跨省域党建联盟,上海城郊农村党组织以"老百姓盼的"为坐标系,将组织力转化为治理力、发展力。当党建的"根须"深深扎入城乡结合部的土壤,乡村振兴的"果实"必将更加丰硕——这里既有都市的便利,又留得住乡愁;既有产业的活力,又守得住生态;既有治理的效能,又充满人文的温度。这,正是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