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党员教育肩负着塑造先锋队伍、推动事业前行的重要使命。党员干部唯有紧握“学习教育之笔”,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务实的行动深耕学习,方能在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出无愧初心、不负使命的优异成绩,以过硬的素质和本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磅礴力量。 夯实“学”的厚度。“学”是党员干部成长的“肥沃土壤”,是提升能力的“动力引擎”,是校准航向的“精准标尺”。知识在学习中积累,能力在学习中提升,理想信念在学习中稳固。唯有持续学习、深入学习,党员干部才能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为担当作为筑牢根基。党员干部要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摒弃“敷衍应付、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以主动学习为常态,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善于总结规律、把握重点,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学中干、干中学,实现学用相长,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拓宽“思”的广度。党员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思维的拓展和升华。“思”是深化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桥梁。党员干部要勤于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不满足于表面理解,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联系。面对复杂问题,要保持理性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研究,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思考过程中,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将思考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提升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聚焦“用”的力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工作、服务群众。党员干部要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成效。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