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切期望,同样为农村青年干部指明了奋斗方向。“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大舞台。”作为嘉定区白墙村青年干部,我们肩负着带领乡亲们“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重任,唯有扎根乡土、勇挑重担,在基层一线经风雨、壮筋骨,才能锤炼出堪当乡村振兴大任的“铁肩膀”。 在产业升级一线磨砺本领,锻造“脚沾泥土知民情,手攥数据谋发展”的实干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这与农村产业升级需求不谋而合。白墙村正探索“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融合路径,青年干部需像“模速空间”企业那样敢闯敢试。主动对接农业科技特派员,学习智慧大棚温控系统操作、农产品电商运营技巧,把“数字新农具”用活用好;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户需求,带着土壤检测数据、市场行情分析,为农产品深加工找方向;依托本村生态资源,联合文旅团队设计“科技农耕体验”线路,让游客扫码即可了解作物生长数据,用科技感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在基层治理一线锤炼精神,砥砺“千难万险何所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锐气。 乡村治理常遇“家长里短”与“发展瓶颈”交织的难题,恰似科技研发中的“卡脖子”挑战。面对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疑虑、文旅项目落地的协调压力,我们以总书记“闯关夺隘勇气”为激励。用“屋场会+短视频”解读政策,带村民实地考察邻村智慧农场成效,以“眼见为实”消除顾虑;借鉴“模速空间”生态孵化经验,在村内建立“青年议事厅”,邀请返乡大学生、乡贤组成“智囊团”,为古树保护、河道整治等难题提供创新方案;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主动认领“最难啃”的宅基地腾退任务,白天入户讲政策,夜晚复盘找方法,用“磨破嘴皮、跑破鞋底”的韧性赢得群众信任。 在服务群众一线涵养底气,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与青年人才交流时强调“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农村青年而言,这份联系就体现在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中。深学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把“科技兴农”政策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大白话”,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建立“青年干部包户制”,每周走访独居老人、创业青年,用手机记录需求清单——为留守妇女对接电商培训,为种植户联系冷链物流,把“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科技助老”行动,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医保终端、反诈APP,让乡村治理既有“科技范”更有“人情味”。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作为白墙村青年干部,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把科技创新基因注入乡村振兴血脉,在产业升级中当“先锋”、在基层治理中挑“重担”、在服务群众中暖“民心”,用脚下泥土、手中数据、心中真情,锻造乡村振兴的“钢筋铁骨”,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