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习近平总书记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十多年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发展成果不仅在于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如何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各产业的转型升级之中也值得探讨。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在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现代农业,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而是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生产效率上,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能够精细化管理农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产品质量上,各种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可以使农作物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展现出更优的品质特性;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方面,科技创新催生出了许多新兴的农业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农业等,完善了农业产业链,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增收机会。 政府引导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引导能够为农业科技创新确定正确的方向,去整合各方资源和联动各部门细化任务分工,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因此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农民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资金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如制定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激励政策,培育认定一批涉农科技型企业,明确农业科技型企业补贴标准、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等;在平台建设方面,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如以赛搭台来促进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创新方面的合作交流。 市场驱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源泉。市场的需求就是农业科技创新要努力的内容和方向。市场需求能够激发各类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地域与行业的壁垒,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如借助直播平台,以“农产品+电商直播”的模式实现农产品数字化、透明化销售,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青年人才支撑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青年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才培养上,要完善农业相知识教育体系,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农业复合型人才。如提倡校企合作,让学生尽早积累“实战”经验,在学习中接触农业创新相关项目。人才吸引上,多渠道宣传农业的广阔前景,帮助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出台“住房保障”“科研经费”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农业科创青年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他们搭建成长交流的平台。 用好“政府引导”“市场驱动”“青年人才支撑”这三个关键要素,方能更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农业领域的创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