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留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的为政箴言,深刻揭示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时光流转,这一古训在新时代与中央八项规定深度交融,迸发出全新的活力,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指明方向,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八项规定的出台,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一次深刻革新,与孔子的古训一脉相承。它聚焦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等具体方面,以 “严” 和 “实” 为准则,要求党员干部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实干担当的使命中。从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沙丘,到廖俊波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这些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正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学习八项规定,绝非简单的口号与形式,而是需要党员干部躬身力行,将规定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曾存在会议冗长、文件繁多、调研走过场等问题,既耗费大量资源,又脱离群众实际需求。八项规定的落实,促使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基层调研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许多地方推行 “一线工作法”,干部主动下沉到社区、乡村,倾听群众心声,现场办公解决难题,让政策制定更贴合民意,执行更高效有力。这种转变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复杂,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员干部更需以八项规定为镜,时刻检视自身行为。只有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成为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以 “严” 的标准要求自己,以 “实” 的态度对待工作,就能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带领全体人民攻坚克难,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从孔子的古训到八项规定,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新时代的实践紧密结合,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永恒的指引。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八项规定,以优秀党员干部为榜样,始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