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深化正风肃纪,从整治公款吃喝到规范公务用车,从精简会议文件到严查节日腐败,制度篱笆越扎越紧,"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党的十九大更是将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通过建立公务接待清单制、推行电子监察系统、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长效机制,使中央八项规定化作党员干部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持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回望作风建设十年征程,"徙木立信"的典故在现实中得到生动诠释。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1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8万人,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当前要清醒看到"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必须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新型腐败,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实现精准打击,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不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使八项规定真正成为改变中国的政治承诺,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赖,筑牢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风建设必须注入数字化治理新动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创新构建"天眼"监督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公权力运行轨迹,在行政审批、土地出让、金融信贷等关键领域设置272类预警模型。浙江省试点"公务餐"改革,通过机关食堂"一码通"实现跨区域用餐结算,累计节省公务接待费用3.7亿元。针对"躺平式干部"现象,中组部出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建立360度作风考评机制,将12345热线投诉量、企业群众办事回访满意度纳入干部实绩档案。值得注意的是,作风建设正向"八小时外"延伸,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领导干部家属廉洁教育馆,研发"清廉家书"智能推送平台,运用亲情力量筑牢防腐堤坝。随着《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的格局日趋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已从夯基垒台走向系统集成,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探索中持续贡献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