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村基层干部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亿万农民的重要纽带。《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的颁布实施,不仅构建了农村基层干部履职行为的制度框架,更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智慧和时代价值。这一规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要义,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一、精神内核:以廉为基的价值坐标《规定》的精神实质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首先是政治品格的塑造,强调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某省开展的"廉洁村居"创建活动中,将政治标准作为干部考核的首要指标,使基层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是为民情怀的培育,规定明确要求基层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全国累计有数百万基层干部扎根农村,他们中绝大多数能够恪守廉洁底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深刻内涵。再次是法治思维的养成,《规定》将依法履职作为基本要求,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浙江"枫桥经验"的新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建立村级权力清单制度,实现了"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的规范运行。 二、实践价值:多维治理的效能转化《规定》的实施产生了多方面的实践价值。在经济领域,有效防范了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后,较清查前增加账面资产达数千亿元,这其中廉洁制度的保障作用功不可没。在政治领域,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如山西某村将廉洁文化融入村规民约,通过"廉洁家风"评选等活动,形成了崇廉尚俭的良好氛围。在社会领域,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惠农政策公平落地,使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制度创新:与时俱进的规范体系《规定》体现了鲜明的制度创新特征。一方面构建了立体化监督网络,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如湖南推行的"村级纪检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模式,形成了近距离、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创新了数字化监管手段,多地开发的"智慧监督"平台,实现了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全程留痕、实时监控。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既划清廉洁底线,又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提供制度保障,解决了"怕出错、不敢为"的问题。 四、时代意义:乡村振兴的保障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规定》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它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纯洁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也是优化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更为深远的是,它为培养新时代农村干部队伍确立了标准,引导基层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上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 《规定》如同植入乡村肌体的"廉洁芯片",正在悄然改变着基层政治生态。展望未来,随着制度的持续落实与完善,必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继续强化制度执行,创新教育方式,完善监督机制,让廉洁履职真正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习惯,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