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3|回复: 0

强化教育支撑作用,激活科技人才发展新动能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7

主题

0

回帖

8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2025-4-10 14: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在于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通过强化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钱学森曾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钱学森之问"直指教育改革的深层命题。在硅谷的科技企业发展史中,斯坦福大学通过"旋转门"机制,使教授能够带着科研成果创业,学生能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实践,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培育出惠普、谷歌等科技巨头。反观我国,清华大学近年来建立的"双创"教育体系,通过开设交叉学科项目、建立x-lab创新平台,已培育出超过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案例证明,当教育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与科技发展同步的课程体系时,就能成为科技创新的"苗圃"。
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素养培养同样关键。芬兰将编程教育纳入小学必修课,以色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些教育实践为其科技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我国正在推进的"强基计划",正是要通过改革招生模式、贯通本硕博培养,为基础学科储备战略人才。数据显示,参与高校的基础学科科研产出年均增长达15%,印证了教育改革的积极成效。
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人才活力。人才效能的最大化需要制度保障。深圳前海管理局推行的"揭榜挂帅"制度,打破学历、资历限制,让32岁的海归博士领衔量子通信项目;杭州高新区实施的"人才创业险",为失败项目提供80%补偿,解除创新创业后顾之忧。这些制度创新诠释了"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智慧。
评价体系改革同样重要。西湖大学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教师可自选三项成果参与评审,避免了"唯论文"的片面性。这种尊重科研规律的制度设计,使该校在成立短短五年内就在《自然》《科学》发表论文27篇。数据显示,我国科研人员人均专利持有量近五年增长40%,印证了体制机制改革对人才创造力的释放作用。
生态构建实现人才价值转化。美国波士顿128公路地区集聚了哈佛、MIT等高校与上千家科技企业,形成"校—企—研"协同生态,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5%。我国长三角正在建设的G60科创走廊,通过建立人才数据库、共享实验平台,已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300余个。这种创新生态使人才价值得到几何级放大。
职业教育领域的"双元制"探索同样值得关注。德国职业教育毕业生中,每万人创业者达118人,远高于普通教育群体。我国"工匠班"培养的数控人才,已助力航天零部件加工精度达到0.001毫米。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时,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需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既要筑牢教育这个根基,培养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人才;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软实力"成为科技"硬支撑";更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使人才活力充分涌流。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发展图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动能。




上一篇:让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加速度”
下一篇: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3 15:55 , Processed in 0.16404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