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选育管用机制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克拉玛依区坚持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严格标准“选”、综合历练“育”、严格考评“管”、强化保障“用”,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一、严格选拔机制,优化队伍结构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村干部选任条件,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村“两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选调生、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返乡知识青年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采取“任职备案+履职备案”相结合的方式,对小拐乡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一人一档”备案资料,协调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对新任村“两委”成员进行资格联审,坚决防止涉黑涉恶、“村霸”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村班子队伍,切实把严把牢“入口关”。 二、强化培育体系,提升能力素质 坚持将教育培训作为村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利用党校、农技校、网络平台多渠道教学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的有效抓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村干部培训计划,每年邀请农业农村、安全生产、纠纷化解、应急处突等领域骨干,通过“政治理论+业务能力+经验交流”等形式,全覆盖高标准对村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切实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深入实施“头雁”储备工程,持续开展兵地交流,组织村组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乡村干部跟班学习,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通过公开招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村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完善管理监督,规范履职行为 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干部坐班值班、村级财务管理、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动党务、村务、财务及时公开,加强小微权力清单管理,构建闭环监督体系,全面规范村“两委”干部履职行为,确保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采取“定期排查+常态化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村班子建设情况、作用发挥情况和村干部履职情况分析研判,深入了解村干部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群众意见大、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干部及时调整,推动形成“有为者有位”的正确导向。 四、激励保障并举,激发干事活力 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建立与集体经济收益挂钩的绩效奖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待遇落实、年终评先树优相挂钩,切实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础保障,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健康体检,切实解决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健全常态化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机制,有效拓宽了村干部发展空间,切实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断探索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明确免责情形,营造敢闯敢试氛围,免除干部后顾之忧。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需坚持“选优、育强、管严、用好”闭环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机制,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