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五四运动的烽火,穿越长征路上的风雪,俯瞰科技创新的星空,青年始终是时代浪潮中最澎湃的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广大青年唯有以志气为帆、骨气为锚、底气为桨,方能在时代的汪洋中破浪前行,书写属于这一代的华章。 青年人应立鸿鹄之志,锚定青春航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最终成为人民心中的"好总理";敦煌女儿樊锦诗19岁时选择守护莫高窟,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文化传承的担当。这些穿越时空的青春誓言,犹如灯塔照亮前行方向。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更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在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攻克难关,在文化传承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青年人应守不屈之骨,锻造精神脊梁。"人无刚骨,安身不牢。"红军长征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指战员用钢铁意志征服雪山草地,用热血铸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丰碑;抗疫战场上,90后、00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在病毒面前筑起生命防线。这些闪耀的青春身影告诉我们:真正的骨气,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遭遇挫折时的百折不挠。新时代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科技攻关中敢于挑战"卡脖子"难题,在创业创新中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在维护国家利益时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让青春脊梁挺得更直。 青年人应积深厚底气,夯实奋斗根基。"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北斗团队青年科学家攻克星间链路技术,到量子计算领域青年才俊实现"量子优越性"突破,当代青年正以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诠释底气的内涵。底气源于学习积累,更来自实践磨砺。青年要珍惜大好时光,既要多读"有字之书",在专业领域深钻细研;也要多读"无字之书",在基层一线摔打磨炼。正如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将论文写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底气,是把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的能力,把本领锤炼成对国家有用的担当。 李大钊先生曾寄语青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用志气点燃梦想,用骨气坚守初心,用底气成就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