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掀起了 AI 在政务领域应用的热潮。AI公务员在多个政务场景大显身手,在公共资源交易场景中,能辅助审核材料,极大提升交易效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市民热线服务方面,通过民众诉求模型精准识别诉求类别并自动分发转派;不动产交易中,构建智能查询方便获取登记流程及材料信息,提升审核精准度与信息处理效率,还能对交易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统计,让不动产登记服务更加规范化、便利化;招商工作里,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信息,深度挖掘分析各类数据,从产业趋势洞察到项目落地各个环节进行赋能。 一、助力政务工作高效运转 (一)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 DeepSeek 等 AI 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在公务员公文写作、便民窗口服务、政策解读等方面表现出色,堪称 “智能秘书” 和 “智能助手”。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 95%,审核时间大幅缩短 90%,错误率控制在 5% 以内,制作一个初步 PPT 仅需二三十秒,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了 “AI 公务员” 超高的工作效率,将公务员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中。 (二)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服务的持续优化,AI 大模型深度提升了政务数据处理效率和分析能力。通过收集分析民情民意,优化行政决策过程,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让行政决策更加客观、准确,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政务服务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革,从传统面对面服务转变为融合自助服务终端、政务虚拟数字人等智能化产物的多样化服务;业务流程从线性冗杂变得 “即问即答、即说即办”;服务方式从被动接收群众需求转变为依托算法画像主动推送个性化服务;政策发布也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利用大模型进行决策预演,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重构了传统政务服务模式,成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挑战犹存:前行路上的阻碍 (一)训练数据偏差问题 AI 依赖大规模数据进行训练学习,若训练数据存在历史错误或社会偏见,这些问题会在训练过程中被强化,进而影响政策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例如在制定某些资源分配政策时,如果训练数据中对特定地区或群体存在偏差,可能导致最终政策不利于这些地区或群体,引发不公平现象。 (二)“AI 幻觉” 风险 “AI 幻觉” 是指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信息处理和生成内容时出现误差和错误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如在正确答案中掺杂误导信息,将错误结论嫁接在正确数据上,甚至编造数据生成错误结论,这在政务场景中危害极大。在政策咨询时,若系统提供错误或误导性信息,会引发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不信任,严重时可能导致公众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等不良后果。 (三)数据安全隐患 尽管本地化部署 DeepSeek 等措施能降低外部攻击及数据泄露风险,但 AI 应用依赖海量数据的训练和调用,数据安全问题依旧突出。政务数据包含大量敏感信息,一旦安全防护不到位,极易出现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等情况,这不仅会损害公民权益,还会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稳定。例如,公民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若被泄露,将给公民带来极大困扰,同时也会让公众对政府数据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AI 公务员的出现为政务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提升干部数字素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优化人机协同模式等措施,AI技术逐步发展,将在政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打造更加智慧、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