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回复: 0

以“AI+干部”双轮驱动,解锁政务服务“智治”新格局 ——从“AI公务员上岗”看新时代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21

主题

0

回帖

72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21
发表于 2025-3-31 1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深圳、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AI公务员”,引发社会热议。从公文秒级生成到民生诉求精准分拨,从执法文书智能撰写到招商分析效率倍增,AI技术的应用正以“快、准、稳”的姿态重塑政务服务生态。这一变革不仅是技术赋能的必然,更是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跃。面对“AI是否会取代人类公务员”的争论,我们更应思考:如何以“人机协同”构建政务服务新范式,让技术之“智”与干部之“治”相得益彰?  
破:AI解绑“事务性枷锁”,释放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政务工作长期面临“文山会海”的困境。据统计,深圳福田区的AI公务员上线后,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70名“数智员工”覆盖240个业务场景,将干部从重复性、流程化工作中解放。这一变化并非“机器换人”,而是“机器助人”。AI通过高效处理数据统计、政策解读、文件起草等基础工作,为干部腾挪出更多精力投身基层调研、政策优化和民生难题破解。正如北京社科院专家所言,AI的应用实则是推动公务员回归“服务者”本质,从“案头”走向“田头”,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新”。  
立:干部锚定“核心竞争力”,锻造不可替代的“人本价值”  
AI虽强于数据处理,却弱于价值判断。政务服务归根结底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例如,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的背后,仍需干部结合实地调研,对AI生成的初稿进行“温度校准”;企业融资增信模型虽可秒级生成,但如何平衡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仍需人类智慧介入。这意味着,干部的“不可替代性”正从“事务能力”转向“治理能力”——既要善用AI工具提升效率,更要发挥同理心、创造力与决策力,在政策落地中注入人文关怀,在复杂矛盾中把准治理脉搏。
融:构建“双向赋能”生态,迈向“智治”新境界  
AI与政务的融合绝非单向输入,而是双向赋能。一方面,政务系统为AI提供高质量结构化数据,推动模型迭代升级;另一方面,AI通过优化决策流程反哺治理效能,助力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例如,无锡市“锡企服务平台”借助AI实现企业需求“秒懂秒答”,临沂市“沂蒙慧眼”系统通过数据画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均体现了“技术+治理”的乘数效应。未来,随着更多政务场景的智能化渗透,“人机协作”将从工具辅助迈向深度融合,形成“干部主导方向、AI提供支撑”的治理新模式。
思:平衡“效率”与“伦理”,筑牢智能治理安全防线  
技术跃升亦需底线思维。AI在政务领域的应用需警惕数据安全、算法偏见、责任归属等风险。深圳福田区为每名“AI公务员”配备“监护人”,明确人类对最终决策的监督权;专家呼吁划定AI应用的“可为与不可为”边界,防范技术依赖与伦理失范。这提示我们:智能化转型需同步完善制度设计,通过数据分级管理、算法透明化、责任追溯机制等,确保技术红利与治理安全并行不悖。  
“AI公务员”上岗,既是技术革命的缩影,更是治理革命的起点。它不应被简化为“机器与人的竞争”,而应成为“智治与人本”的共舞。唯有以干部的能力升级对接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制度的完善护航创新的深化,方能真正解锁“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善作为、群众得实惠”的治理新图景。新时代的政务服务,正以“智”提“质”,以“变”促“便”,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上一篇:牵手AI让效率与温情共存服务于民
下一篇:AI公务员:智慧政务的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19 07:01 , Processed in 0.27676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