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身处联系群众的最前沿,更应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贡献力量。 八项规定精神是改进作风的“第一粒扣子”。“一子落而满盘活”,八项规定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棋局中的关键一子。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铺张”;从清理“会所中的歪风”,到严治“节日里的腐败”,八项规定剑指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细微之处着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基层,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曾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八项规定出台后,通过持续整治,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更加凝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四风”问题穿上了“隐身衣”,变得更加隐蔽。比如,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电子红包、快递物流等方式进行;违规吃喝从高档酒店转移到私人会所、农家乐等隐蔽场所。这些新变种给监督执纪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镇纪委书记,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作用,拓宽监督举报渠道,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对“三公”经费支出、公务用车使用等情况进行精准监督,提高监督的效率和精准度。 推进作风建设,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其作风状况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乡镇,一些工作的推进落实往往与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作风密切相关。镇党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八项规定精神,在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就能为全镇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同时,加强对镇、村两级“一把手”的监督,督促他们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推进作风建设,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从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让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刘伦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