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个质朴的汉字中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勤政务实”,不仅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更是破解发展难题、增进人民福祉的金钥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勤政务实既是方法论,更是价值观,指引着广大干部群众以奋斗姿态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回望百年党史,勤政务实的基因始终在血脉中奔涌。焦裕禄在兰考475天跋涉5000余里,用舌头尝碱地、用藤椅顶肝痛;孔繁森三进雪域高原,用鲜血养育孤儿、用生命丈量忠诚;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绿色银行”。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无不印证着一个真理:勤政务实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共产党人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托举初心的实践写照。 当前改革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勤政务实的担当精神。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背后,是窗口人员主动放弃午休的坚守;贵州“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中,是干部与群众共扛水泥的脊梁;疫情防控期间,是社区工作者"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坚守。这些实践生动诠释:勤政务实就是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破藩篱,以“铁肩膀”扛起发展重任。 勤政务实绝非不计成本的投入,而是要以正确政绩观为引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用14年铸就“绿色长城”,黄文秀用青春绘制脱贫攻坚“作战图”,他们用生命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誓言。这种政绩观,既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更需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让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沉淀、群众检验。 新时代的勤政务实,需要“铁脚板”与“数据脑”的深度融合。湖北“企业点单、部门答题”的精准服务,上海“一网通办”的流程再造,山东“四不两直”的调研创新,这些实践表明:勤政务实既要传承"面对面"的群众工作方法,更要善用“键对键”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形式主义桎梏,让干部轻装上阵干实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勤”字正在书写新的时代注脚。需要我们以“勤”为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中,划出破浪前行的壮美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