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教育则是这两者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这一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科技发展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回顾历史,许多重大科技突破都源于教育的积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从1994年诞生到如今发展成为全球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国家级学术互联网,不仅成功攻克多项互联网关键技术,牵头制定20余项国际互联网标准,还培养了大批互联网建设者、研究者,其中两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人获互联网领域国际最高奖项乔纳森·波斯塔尔奖。这正是教育支撑科技和人才发展的生动范例,它表明教育能够为科技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为科技突破奠定基础。 从现实来看,我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在航天领域,众多航天人才毕业于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系统的教育和科研训练,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在5G通信技术方面,高校培养的通信领域专业人才,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推动我国5G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通信技术的跨越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科技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教育及时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超常规布局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聚焦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会聚机械、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打破学习、学科、学校的边界,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来科技发展储备力量。 人才是连接教育与科技的桥梁。一方面,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投身于科技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又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平台,促进人才的成长和进步。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还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此外,应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根本在于教育。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教育的基础地位,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努力奋斗,让教育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科技与人才硕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