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高质量人才是推动国家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为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也凸显出人才培养在当下发展格局中的关键地位。 坚持正确方向,筑牢人才思想根基。培养高质量人才,首要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是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石。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破课堂与社会的壁垒,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人才在投身社会建设时,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 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路径。一方面,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当前,唯分数、唯升学等不合理评价现象依旧存在,束缚了人才的多元发展。构建涵盖品德、能力、创新思维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办学自主权,能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同时,适应现代化需求和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和社会投入,打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让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发挥教育支撑,促进人才科技协同。教育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有助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能促进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能确保人才所学即社会所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此外,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学习型社会,为人才成长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凝聚各方合力,共筑人才培养格局。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民政协应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践。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新征程上,以正确方向为指引,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协同发展为路径,凝聚各方力量,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必能铸就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时代的舞台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