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苏_CZc70 于 2025-3-17 09:33 编辑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近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指明了方向。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唯有以教育为基石,方能筑牢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激活人才创新创造的源动力。 建强培养体系,夯实人才根基。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要健全“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既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厚植创新基因,建立拔尖人才“早发现”机制,又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打造学科高原高峰,加强新工科、新农科等交叉学科建设。高校采用“基础学科+应用技术”贯通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教学,培育出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干中学”,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唯有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才能让不同禀赋的人才各展其长。 突出创新驱动,激发科技动能。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需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突破。同时,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校企“双向奔赴”,建立“研发—孵化—应用”全链条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近些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正是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唯有让教育链与创新链同频共振,方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协同改革,畅通发展循环。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互动,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领域协调机制,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与科技资源。通过“教育+科技+产业”联席会议制度,精准对接各地区域化、差异化的发展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同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等倾向,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脱颖而出。此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教育公平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偏远地区学生也能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唯有以系统思维推进协同改革,才能形成“培养—使用—激励”的完整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