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释放出整治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坚定信号。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整治形式主义的一贯坚定态度,反映出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传递出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的明确导向,为基层干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基层干部也应以此为契机,应树立好正确政绩观,直面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地实落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群众讲实话,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材实料”的工作中去。 基层干部应筑牢思想基石,摒弃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确立正确科学政绩观。在当前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号召下,上下一致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必须摒弃仅仅追求短期成效的错误导向,而是要把深深扎根于基层作为自己的长期工作规划。应当更多地关注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努力的高效运用,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加持久和深远的贡献。 基层干部不应贪图打造“表象浮华”,而应勇于直面现实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整治形式主义的征程中,担当精神和问题导向意识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基层工作者是人民需求的探测仪,是站在群众矛盾的最前沿,是政策落实的最终岗,必须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如果选择“粉饰太平”就会切断上下沟通的桥梁,让行之有效的机制成为“空架子”。一方面要将建立透明机制则作为关键一环,它不仅能够提升基层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有效驱逐形式主义的阴霾,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政策落实中的作用,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基层工作者还应积极倡导和实践“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将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去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将广大群众的“呼声”和“反响”作为工作的重点向“上传”,将广泛的政策科学而有效落地“下达”。 基层干部应抛弃“轰轰烈烈的外在形式”,脚踏实地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应当以自己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出工作的宽度,用真材实料内容来充实工作的深度。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表面各式各样的“花花功夫”,也不在于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推陈出新”,而是在于将自己日常的工作任务做得更加细致和精准。基层工作者需要踏踏实实地提升工作效率,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必须确保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每一项任务进行更为周密的规划和严格的把控,确保对每一个环节都能明确负责,并且严格遵守既定时限。从而确保政策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为政策的落实到位站好最后一班岗。 基层干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通过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解决民忧,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