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的这些年里,时常能听到形式主义给基层工作带来的重重阻碍,它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基层干部的心头,让基层难以喘息。 说起形式主义,首先最常听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文件。每天,办公桌上都会堆满各种名目的文件,有的内容空洞无物,有的则相互矛盾,让人无所适从。基层实际工作中,常常为了弄清楚一份文件的具体要求,花费大量时间。而不同部门的文件标准五花八门,在执行时左右为难,效率大打折扣。 会议,这一本应作为汇聚智慧、解决难题的平台,却不幸沦为了形式主义的滋生地。频繁参与各类会议,其中不乏冗长之至、耗时良久的场合,而会议的实际成果却往往令人失望。多数情况下,会议仅仅流于形式,局限于听取汇报、记录要点,而真正得以解决的问题却屈指可数。 督查检查考核,作为原本旨在激发工作动力的机制,却在形式主义的笼罩下渐失初衷,变得愈发难以辨认。为迎合各类检查,往往需预先筹备大量资料,时常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熬夜加班以应对。此种考核体系,过分侧重于材料的完备与格式,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成效与价值,致使我们深感疲惫,工作积极性亦遭受重创。 所谓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实则令人苦不堪言。各类政务应用程序、公众号以及工作群组层出不穷,导致每日需耗费大量时间于这些平台之上,进行信息的填报与消息的回复。此类繁琐的操作流程,非但分散了本应用于核心工作的精力,更在无形中滋生了对于工作的厌倦情绪。 不过,好在最近上面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精简文件会议,让基层能够从繁琐的文件和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去和群众交流;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让考核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能够反映我们的工作实绩;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当然,整治形式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我希望上面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基层干部能够真正感受到变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职责,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位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