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基层工作承载着推动政策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然而,形式主义的阴霾却时常笼罩基层,成为阻碍基层高效运转、影响工作成效的顽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五花八门,令人诟病。会议繁多便是其一,各类会议看似层层部署、面面俱到,实则内容空洞、重复啰嗦。基层干部常常陷入 “会海” 之中,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参会,却无暇将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有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首先,要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的 “病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训学习等方式,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基层干部明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发展、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追求表面政绩。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当前,一些考核评价过于注重形式和痕迹,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围绕考核指标做表面文章。因此,要改变考核方式,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例如,在考核基层的扶贫工作时,不再单纯以文件材料、留痕多少来评判,而是深入实地考察贫困群众的生活改善情况、脱贫成果的稳定性等实际成效;在考核基层的环境治理工作时,以当地环境质量的实际提升为重要考核依据,而不是仅仅看环保资料是否齐全。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引导基层干部把精力真正放在干实事、出实效上。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只有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的藩篱,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激发基层的活力与创造力,让基层工作真正回归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本质上来,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