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URL:file:///home/lc009/桌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docx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专章部署、统筹安排、一体谋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一步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出了明确方向。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应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展现新作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科技和产业未来竞争优势,需更加重视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支撑。 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计划的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坚持把原创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支持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协同攻关产业创新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技计划凝练机制,加快布局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任务。根据不同任务实际,采取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态度,促进各类主体协同,在人才选用、资源配置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破数量化、指标化考核,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更好发挥科学共同体作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上能够实现自主决策、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须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奋力实现重大创新突破。要优化科研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学科布局和科研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培育新优势。布局未来产业技术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科技创新特区,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效率。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