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犹如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不仅严重影响工作实效,更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五花八门。一些地方文山会海现象严重,文件多如牛毛,会议接连不断,基层干部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听会”“读文”上,真正用于抓落实、促发展的精力被严重挤占。还有些考核检查只看资料台账,不重实际成效,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补材料”“做台账”,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形式主义的存在,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政绩观扭曲,重“面子”轻“里子”,只求表面好看,不顾实际效果。同时,一些制度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为形式主义滋生提供了土壤。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从思想根源入手。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切实增强反对形式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干部明白,真正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而不是表面上的花架子。 精简文件会议是关键一环。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篇幅,能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能合并的文件尽量合并;减少会议频次,提高会议质量,开短会、讲短话,避免空话套话。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解难题。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是重要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减少不必要的台账资料要求,让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心思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需要为基层干部赋能。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真正把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为人民服务上,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