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整治形式主义专项会议表明了中央对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始终如一。但形式主义就好比深埋在土里的残根,无法轻易拔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也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用好减负“公式”让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形成长效。 增“长”信念斗志,牢筑减负思想根基。政绩观错位和责任心缺失带来的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逐步演变为形式主义。想要遏止住这股歪风邪气,就必须在解决思想问题上下功夫。思想上的问题不解决,减负工作就如同“无源之水”,因此要在思想和灵魂上“动手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牢筑思想根基,随时反复地进行政策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减负意识,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贯彻,对《若干规定》严格执行。在整治工作中,做到结合理论实际多一些调研、多一点思考,真正从根源上纠治形式主义。避免让整治形式主义工作成为另一种“形式主义”,剔除耍小聪明蒙混过关的念头,杜绝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拓“宽”靶向定位,警惕形式主义变形。《若干规定》的印发确实让“文山会海”避了避风头,但形式主义不仅顽固而且十分狡猾,通过改头换面和隐形变异后藏匿在新“面貌”之下。由此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工作群、临时群、政务APP等,这些借着电子政务名义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面对这些狡猾的、变形后的形式主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抓住隐匿其中的病灶,聚焦重点问题,靶向发力纠治形式主义,将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坚持靶向攻坚实现标本兼治。持续关注人民群众身边事和反映强烈困难事,对发现的“不正之风”重拳出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紧抓问题源头,让形式主义及其变种无处藏身。 拔“高”监督执纪,巩固基层减负实效。整治形式主义,不能搞“只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否则就会沦为新的“形式主义”。不仅要从思想上铲除其源头,也要紧抓日常监督。做“长”、做“细”监督工作,紧盯紧抓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坚持抓实、抓常、抓牢,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加大整治力度,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提升执纪问责能力,防止责任和压力向基层“转移”“甩锅”。对发现的形式主义问题严肃查处、通报曝光,逐步形成威慑力,减轻基层干部的责任压力和思想包袱。让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再受繁杂事务和变调“留痕工作”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