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_d2KPC 于 2025-2-21 14:50 编辑
以“三共”理念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然而当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因此必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共同绘制基层治理的新蓝图。
共谋减负,绘制基层治理“新蓝图”。为基层减负,需要上下一心,共同谋划。上级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制度层面入手,精简文件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和过度留痕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出符合基层实际的减负政策。基层干部也要积极参与到减负行动中来,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要敢于对形式主义说“不”,拒绝做表面文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只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为基层减负的目标,为基层治理绘制新的蓝图。
共治减负,破解基层治理“老大难”。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共同治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为基层减负。一些社区通过建立“红色议事厅”,组织党员、居民代表、物业等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了治理效率。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基层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
共享减负,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治理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注重培育基层治理的创新文化,鼓励基层干部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极尝试新的治理模式和方法,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为基层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需要我们共同谋划、协同治理、共享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