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的实际体验中,我深切感受到形式主义对工作的阻碍和对基层干部的困扰。形式主义的泛滥,会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日常工作里,文件数量的失控是一个突出问题。众多文件内容空洞,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基层干部在面对这些文件时,常常陷入迷茫,不知从何处着手。而且不同部门的文件标准不统一,使得基层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左右为难,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基层干部为了满足各方要求,不断地调整工作方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却未能真正推进工作。 会议的过度召开同样是一大弊端。许多会议只是走过场,没有实际的决策和讨论,纯粹是在浪费基层干部的时间。基层干部本来就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频繁地参加各种冗长且无意义的会议,使得他们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实际工作上。有的干部甚至无奈地说,一周的时间有大半都在会议室度过,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督查检查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也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应对各种检查考核,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而不是将精力放在为群众服务上。一些检查考核过于注重形式,只要材料齐全、格式规范,就算工作完成得好,而对于实际工作的成效却关注甚少。这种本末倒置的考核方式,让基层干部感到疲惫不堪,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更是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各类政务 APP、公众号、工作群层出不穷,基层干部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平台上填报信息、回复消息,不仅分散了工作精力,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负担。有些信息需要在多个平台重复填报,既浪费时间,又毫无实际意义。 会议中提出的整治措施,切中了形式主义的要害。精简文件会议,能够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件和会议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能够让考核更加科学合理,真正以工作实绩为导向,激励基层干部积极作为。整治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能够减轻基层干部的信息化工作负担,让他们能够专注于为群众服务。 加大力度整治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更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工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让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不满。只有坚决整治这些不良现象,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是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关键。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他们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政府的看法。只有坚决杜绝不正之风,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整治形式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将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基层赋能,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