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工作高效开展的一大障碍。无论是文件的数量还是会议的频率,亦或是检查考核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所谓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群众的满意度,甚至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赋能,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们必须要正视形式主义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文件数量过多,往往使得基层干部在海量的信息中难以找到真正有用的指导,导致执行标准不一,工作效率低下。而会议的频繁召开,尤其是那些重复传达已有政策的会议,更是让基层干部感到疲惫不堪,无法专注于实质性的工作。此外,过于复杂的检查考核机制,往往更注重形式材料而非实际成果,这使得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准备材料上,而不是用于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至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即通过各种政务App和工作群发送的消息轰炸,更是让基层干部的精力被分散,无法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面对这一问题,中央召开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策略。在今年这个“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只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才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精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赋能,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施策。一方面,我们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比如精简文件和会议的数量,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的标准和流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政务App和工作群,以及规范各类活动的举办。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比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借调干部的管理机制,明确乡镇(街道)的职责清单,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我们还要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一位干部都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和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要抓住每一次会议的机会,从具体问题出发,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为基层干部减负,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基层赋能,让每一个基层干部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